时光冉冉这么多年,“残废”一词并没有“废”掉,类似的带歧视性的词却安然地蛰伏在许多法规和规定里,印进了成千上万张表格。
近邻日本已不再使用歧视性的字眼对待残疾人。而且对待残疾人用词进步有相当的来自各方面的推动力。今年9月日本《产经新闻》的一则报道说,日本老年人中患“痴呆症”的人很多(日本是个日益老龄化的国家),日本厚生省认为,“痴呆”二字带有侮辱的意思,对老人有欠尊敬和爱护,因此一直在推动更改这一病名称呼。该省决定在自己的网页上推出6个替代病名(认知症、认知障碍、遗忘症、记忆症、记忆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综合征),让大家选择。
相对日本有关部门的积极做法,我们的社会应同样做更多的努力,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。我们似乎习惯了生活中对残疾人用语苛刻,多年不变。就像在亿万人关注的春节联欢晚会上,有演员以小品讽刺不文明现象的人也堂而皇之用得欢,笑声如潮中的人们竟不觉得有丝毫诧异。难道不是一种罪过?
还好,广东残联做了一点工作,可下一棒谁来接?我们这个社会,谁会做得更多,哪个组织部门会做得更好?在全社会都在为追逐经济利益呐喊、甚至尖叫的时代,还有几许人记得关心已严重边缘化的残疾群体,哪怕一线温情的目光。